各有關單位:
近年來在國家能源局的指導下,國家能源液化天然氣技術研發中心、中石油、中石化、中海油等單位與國內制造企業緊密協作、聯合攻關、消化吸收和技術再創新,掌握了LNG全產業鏈工藝流程,實現了大型LNG技術重大突破;創建了工程設計國家標準,實現了數字化和自動化交付,滿足了大型LNG工程建設需求;低溫材料及關鍵設備制造實現了國產化,打破了國外技術壁壘。隨著我國全面加快LNG 接收站儲氣能力建設,現已具備進入規模化推廣應用階段。為了全面總結和提高我國LNG行業取得的成果,優化LNG產業鏈,加強深層次合作,繼續搭建LNG業主單位、設計院、工程建設(EPC)、運營與裝備制造廠商整個產業鏈平臺,合力推進技術創新和商務交流,中國石油學會石油儲運專業委員會、全國天然氣標準化技術委員會、國家能源液化天然氣技術研發中心、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天然氣銷售分公司、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然氣分公司、中海石油氣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、中海油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定于2019年11月27-29日在北京市召開“第三屆中國液化天然氣儲運技術交流大會暨LNG設備與材料國產化技術推廣會”。
本屆大會旨在交流上屆年會以來LNG行業取得的成果及新進展,分享LNG全產業鏈工藝技術,大型LNG裝置工程項目設計、建造、大型LNG裝置運營維護以及LNG運輸、LNG核心裝備及低溫材料國產化等理論與新成果,推廣展示取得的設備與材料國產化成果,助力各企業規模化推廣應用進程,討論國產化(浮式)設備的國際化應用和精細化制造,提高技術和裝備的國際競爭力,分析面臨的形勢和存在的差距、規劃未來的科技研究方向。歡迎LNG行業有關企事業、科研和教學單位從事液化天然氣領域的領導、專家學者積極投稿并參加會議。現就會議有關事項通知(可由中國石油學會石油儲運專業委員會官網http://www.cpstc.org.cn、《油氣儲運》雜志社官網http://yqcy.paperonce.org//下載)如下:
一、會議主題
全面推進科技創新、助力裝備國產化、工程交付智能化、工程建設標準化,推動我國LNG產業高質量發展。
二、組織機構
(一)組織單位
主辦單位:中國石油學會石油儲運專業委員會
全國天然氣標準化技術委員會
國家能源液化天然氣技術研發中心
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天然氣銷售分公司
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然氣分公司
中海石油氣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
中海油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
協辦單位:中國石油北京油氣調控中心
中國寰球工程有限公司
中國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
中國石油工程建設有限公司
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規劃總院
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
中國石化工程建設有限公司
中石化洛陽工程有限公司
中國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
中海石油氣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研發中心
新奧能源貿易有限公司
中國石油大學(北京)
支持單位: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
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
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
承辦單位:昆侖能源有限公司
《油氣儲運》雜志社
北京中油能源石油石化科技中心
(二)學術委員會
主 任:黃維和
副主任:周 遠 陶文銓 陳學東 凌 霄 趙玉建 魏亞斌 劉海軍 韓景寬 顧松園 樊中海 段彥修 孫麗麗 周成平 戴寶華 戴 彤 邱健勇 于 毅 李新仲 顧安忠
委 員:(按姓氏筆畫排序)
馬 駿 馬國光 王 紅 王小尚 王武昌 王保慶 王順禹 巨永林 田世章 白改玲 畢曉星 劉家洪李 云 李 軍 李長俊 李玉星 李世科 李亞軍 李廷勛 李兆慈 楊莉娜 宋媛玲 張 超 張文偉 何龍輝 范吉全 羅二倉 孟慶海 趙廣明 趙文學 趙玉民 賀永利 徐文東 郭維軍 黃左堅 蓋曉峰 尉亞民
(三)組織委員會
主 任:趙永起
副主任:(按姓氏筆畫排序)
王衛國 呂建中 祁國成 李 偉 李 浩 李海防
李崇杰 吳培葵 應援農 宋少光 陳榮旗 單彤文
唐善華 黃虎龍 韓衛國 樊繼賢 穆華東
委 員:(按姓氏筆畫排序)
于新強 王 斌 韋寶成 牛志剛 馮立德 呂國鋒 劉 嘉 劉衛華 關中原 湯紅年 李廣月 李彥民 狄啟騰 沈玨新 張對紅 張 棟 張 磊 陳中民 陳 濤 陳效紅 羅 勤 龐云丹 夏 芳 徐春野 陶志江 黃小龍 黃永剛 黃國良 梁世希 蔣榮興
(四)大會秘書處
秘 書 長:孫 齊
副秘書長:趙丑民 蒲宏斌 陳勝森 常宏崗
三、大會主要內容
(一)政策、資源與市場
1. 我國未來的LNG 行業(能源)政策;
2. 世界天然氣資源分布及利用;
3. 未來世界能源格局及天然氣供需形勢展望;
4. 我國近年天然氣進出口對比及天然氣供需形勢展望;
5. 頁巖氣的開發利用對LNG 市場影響;
6. 我國LNG 儲運技術發展趨勢;
7. 我國接收站、儲氣庫建設運行形勢與展望;
8. 國家油氣管網公司對助力天然氣儲運業務主集約化發展思考;
9. 我國LNG 的現狀、發展、挑戰、對策、工程技術、數字化、技術經濟等。
(二)LNG全產業鏈工藝技術
1. 天然氣中的有機硫脫除凈化處理工藝技術;
2. 天然氣液化工藝及配套技術;
3. LNG接收站工藝及配套技術;
4. 浮式天然氣液化裝置關鍵技術;
5. LNG冷能利用技術;
6. 長輸管道利用差壓能膨脹液化技術;
7. 未來LNG產業鏈技術發展趨勢及展望;
8. LNG接收站站場設備設施防腐解決方案。
(三)工程項目設計、建造技術
1. 智能化LNG站場的設計(包含:智能化天然氣液化工廠、LNG接收站、氣化站、衛星站、加氣站等);
2. 大型陸上天然氣液化工廠、FLNG、FSRU設施的模塊化設計建設;
3. LNG裝置性能化安全設計及評價技術;
4. 超大型(27~30萬方)全容式LNG儲罐設計建造技術;
5. 半地下和地下LNG儲罐設計建造技術;
6. 大型薄膜型LNG儲罐設計建造技術;
7. LNG項目建設思考與經驗交流(不同業主項目的采購管理、EPC建設模式、PMC、監理等);
8. LNG專用標準解讀、對標分析及使用經驗交流。
(四)LNG站場運維
1. LNG裝場站提效降耗、生產運行技術優化經驗;
2. LNG站場智能化運行管理需求及經驗;
3. LNG站場檢維修智能化管理經驗;
4. LNG站場運行技術難點及解決方案。
(五)LNG運輸
1. LNG運輸船相關設備及技術;
2. LNG槽車相關設備及技術;
3. LNG鐵路運輸相關設備及技術;
4. LNG罐箱運輸相關設備及技術;
5. LNG內河航運相關設備、技術;
6. LNG汽車絕熱存儲及工程機械設備應用相關技術。
(六)LNG與城市管網
1. 天然氣與不同LNG規格氣質互換性問題;
2. LNG用于天然氣管網或城市燃氣管網的調峰;
3. LNG與天然氣混輸管網定價問題;
4. 城市燃氣管網多氣源混輸及安全性問題;
5. 城市管網供氣預測與氣源接入管理;
6. 城市燃氣管網安全風險控制與應急技術;
7. 天然氣熱值計價與熱值調整問題;
8. 天然氣標準升版后對燃氣設備的影響分析。
(七)LNG核心裝備及低溫材料國產化
1. 大型天然氣液化裝置離心式低溫混合冷劑壓縮機技術及應用;
2. 驅動燃氣透平、蒸汽透平技術及應用;
3. 繞管式換熱器、板翅式換熱器冷箱技術及應用;
4. 變頻電機、變頻器技術及應用;
5. 低溫BOG壓縮機技術及應用;
6. LNG潛液泵國產化技術及應用;
7. LNG裝卸臂、LNG裝車撬國產化技術及應用;
8. 大口徑低溫閥門、先導式低溫安全閥技術及應用;
9. 真空絕熱管道、低溫絕熱材料、低溫管托等開發及應用;
10. LNG開架式氣化器(ORV)、浸沒燃燒式氣化器(SCV)、中間介質氣化器(IFV)、空溫式氣化器(AAV)等國產化技術及應用;
11. 高效再冷凝器填料、LNG儲罐用低溫材料、低溫預應力鋼筋等研制及應用;
12. LNG儲罐隔震墊國產化技術及應用。
四、參加人員范圍
1. 國家有關部委領導和專家;
2. 中國工程院、中國科學院院士;
3. 中國石油、中國石化、中國海油等單位主管領導和專家;
4. 液化天然氣業主、工程設計、工程建設、油氣田、管道等單位的生產運行、設備管理、科技與信息、安全環保、裝備采購等部門領導、專家、技術骨干;
5. 大型燃氣公司和石油天然氣銷售公司主管領導和專家;
6. 科研院所、大專院校領導與研究人員;
7. 天然氣液化、接收站、運輸、天然氣管道設備與材料國產化供應商與科研依托單位及國內制造商(含合資)企業負責人和技術服務、銷售人員等。
五、大會舉辦形式
大會特邀主旨報告;高端專家學術論壇、分專題報告、裝備國產化應用推廣與展示。
六、論文征集
投稿論文必須符合征文主題或議題,未曾公開發表的論文;能代表當前我國及全球液化天然氣儲運技術最新成果和水平,反映國內外液化天然氣儲運前沿技術與發展方向。投稿論文不要涉密。
1. 論文出版:為充分傳播本次學術會議成果,擴大學術影響力,論文由《油氣儲運》雜志社以增刊形式結集發表。
2. 論文交流與獎勵:組織評選優秀論文,選取代表性論文在大會上報告發言;評選優秀論文一、二、三等獎,頒發優秀論文證書。
3. 論文格式要求。詳見《油氣儲運》雜志網站投稿須知,按《油氣儲運》投稿模版撰寫論文。
4. 征文截止日期為:2019 年 10月31日。
5. 論文投送方式和地址:登陸《油氣儲運》雜志官網http://
yqcy.paperonce.org在線投稿,根據要求錄入個人信息和論文信息,確保信息正確完整,投稿時欄目選擇“2019年中國液化天然氣儲運技術論文集”;論文同時抄送[email protected];查詢聯系人及電話:劉建國010-63815326,韓文超0316-2072055。
七、參會報名
1. 參會報名:各單位可組團隊集體報名,也可個人報名參
加會議(可以為非論文作者),填寫參會代表報名回執表(附后),請10月30日前通過E-mail發送至[email protected]
或傳真010-63773918,以表明可以參會。由于參會人數較多,房源和就餐環境有限,會議食宿根據回執安排,沒有返回回執的人員,不接受注冊,不安排食宿。
2. 時間:2019 年11月27日-29日(27日全天報到);
地點:北京市(具體地點詳見報到通知)。
八、大會組委會
1. 各單位聯系人
中國石油學會石油儲運專業委員會 劉建國 劉明輝
全國天然氣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羅 勤
國家能源液化天然氣技術研發中心 白改玲
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天然氣銷售分公司 孫 齊
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然氣分公司 蒲宏斌
中海石油氣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陳勝森
中海油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黃小龍
2. 組委會秘書處
聯 系 人:劉建國 王 哲 范 濤 張 宇 馮立德
李 斌 馮 平 豆偉孝
聯系電話:010-63815326、63773102
010-63773918、84836601
傳 真:010-63773918、63773102
地 址:北京市朝陽區安立路101號(昆侖能源有限公司)

- 我國LNG接收能力仍待增加2019 / 12 / 02
- 液化天然氣工廠利潤大幅跳水2019 / 11 / 27
- 北方供暖季提振LNG需求 分析師:價格還有向上空間2019 / 11 / 26
- 洋山LNG接收站氣化外輸能力翻番 上海今冬用氣再添保障2019 / 11 / 20
- “三桶油”多方增氣 國內氣價開啟聯動上漲 天然氣冬季保供戰提速沖刺2019 / 10 / 31









- GENIS2019首屆全球能源新基礎...
- 深圳首屆國際氫能領袖峰會成...
- 金風科技榮獲2019“金責獎”...
- “2019隆基股份供應商大會”開幕
- 環保群雄“論道”——清新環...
- 第15屆中國新疆國際煤炭工業...
- 中電聯-國際能源憲章聯合研究...
- 智能座艙成汽車行業技術發展...
- 一年幫100個品牌銷售額破10億...
- 2019年(第四屆)全國電網技...
- 石油公司國際海事論壇:持續...
- 國家電投集團云邊協同工業大...
- 創新驅動能源變革
- “變革性潔凈能源關鍵技術與...
- 中國石化全系統風險領域首次...
- 2019中國電力行業企業公眾透...
- 由山西焦煤牽頭的山西省焦化...
- 2019環境資助者網絡(CEGA)...
- “2019國際工程杰出人物”事...
- (2019)全國綜合能源服務大...
地址:北京市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新媒體大廈 聯系電話:010-65369450(9491)官網 QQ群253151626
郵箱: [email protected] | 京ICP備14049483號-3 |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3025號 | 中國能源報社版權所有2009